十年耕耘,忆苦思甜,展望未来 ——甘肃建投新区公司组织开展庆祝建党100 周年暨公司成立10周年主题活动
来源: 作者: 时间:2021-05-13
为加深新入职员工对公司的了解,让机关员工走进项目一线,直观深入地了解工程现场,聆听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感人事迹,感受新区公司十年来的发展和变化,新区公司于5月7日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暨新区公司成立10周年系列活动之“十年耕耘,忆苦思甜,展望未来”主题活动,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观摩精品工程,听感人事迹,激发榜样的力量。
公司员工对此次活动期待满满,尤其是近年来新入职员工,对此次活动更是迫不及待,他们表示,参加这次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不仅可以使自己能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公司,更是一次走出机关,走进项目一线,了解工程项目一线的好机会。
本次活动特地选出新区公司十年来具有代表性的项目作为观摩工程。其中包括甘肃建投工业产业基地(钢结构厂房)、甘肃建投一、二期保障房、综合保税区公寓楼二期、综合保税区仓储项目、瑞岭锦绣家园、兰石保障房、彩虹城、中川商务中心、瑞岭名郡项目、孵化大厦、舟曲中学、舟曲移民安置项目、瑞岭嘉苑项目。
其中甘肃建投保障房二期项目也被称为兰州新区10万平方米装配式钢结构保障房项目,该项目总投资约4亿元,是新区公司积极响应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政策,借势延伸和打造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加速企业转型升级,推进和引领甘肃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化进程的重点项目,也是属目前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装配式钢结构住宅项目。据悉,该项目获得了中国钢结构金奖、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科技示范工程、全国“'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部品库”课题示范项目、绿色建筑二星级设计标识、甘肃省装配式建筑示范工程、甘肃省文明工地等多项荣誉。新区公司在装配式建筑领域先行先试、总结经验,以实战打造了一支经验丰富、勇于挑战的管理队伍,更加巩固甘肃建投在装配式建筑领域的领先优势,强化“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的实力,对甘肃省乃至西北推广装配式建筑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发挥示范引领和产业支撑方面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兰州新区孵化大厦(原名:兰州新区综合服务中心),该项目是兰州新区的标志性建筑,占地面积250亩、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设计布局南北对称,呈“工”字型,由办公楼、政务中心、会议中心、展厅、报告厅五部分组成。项目2011年6月开工建设,于2012年10月初投入使用,创造了大型工程项目建设速度新记录,打响了甘肃建投在兰州新区的形象和品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为公司赢得了口碑。
兰州新区中川商务中心项目,该项目总投资为12.69亿元,总用地面积1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9.4万平方米,项目共三个单体及其附属裙楼,整体平面布局形成回字形围合空间,立体空间内形成不同的高低错落和围合空间。项目自2017年9月25日正式动工,2019年12月15日交付使用,现已成为兰州新区又一地标性建筑。
兰州新区瑞岭嘉苑项目,总建筑面积44.07万㎡,设计总户数2410户,由24个建筑单体工程组成,合同总造价19.31亿元。项目于2019年6月9日开工建设,目前住宅主体施工完成85%,该项目是新区公司承接的“EPC+融资”项目,是新区公司践行“创新发展”的有利探索和实践,项目计划申报“甘肃省建筑工程文明工地”、参加“甘肃省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推进推广活动”。
公司在观摩路线的最后一站瑞岭嘉苑项目上,举行座谈会,会议由副总经理王毅同志主持,首先,大家观看了新区公司十年精品工程展示视频,回顾公司发展的艰辛与不易,尤其新入职员工更加直观深切地感受到了公司十年发展筚路蓝缕。王毅同志这样回忆到,2011年,彼时的兰州新区还未被批复成为国家级新区,甘肃建投新区公司秉承着甘肃建投文化理念,借力兰州新区区域优势,就在广袤的秦王川大地上诞生。回望十年,公司组织架构从最初的“一部一室”逐步发展成为现在的“五部一室”,公司人员从当时的七人发展成为如今几十人的区域性管理公司。公司办公及食宿环境,十年间已几经变更,最开始办公在临时彩板房里,住在当时附近的农村的小平房里,条件艰苦没有下水没有便利的生活设施,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就是当时最真实的写照,再后来公司租用原吉利公司的场地进行办公,直到最后公司入住自己投资建设的甘肃建投工业产业基地办公至今,员工搬入公司自建的保障房公寓,十年间公司的办公住宿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十年来公司的项目承揽额也从最开始只有几亿元的项目变为如今二十多亿的项目,承揽项目的模式也由单一的施工总承包模式变为如今具有BT模式、EPC模式、EPC+F模式等多种工程项目建设模式。十年里公司的发展可谓翻天覆地,希望公司全体职工牢记公司往前每一步的“苦”,看见往后每一步的“甜”,努力工作,奋发向上,继续保持公司蓬勃向上发展的势头。
接下来几个工程部项目负责人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故事,邹诠回忆到,自2013年入职新区公司,在刚来公司不久,就感受到公司内部同事之间团结互助,领导对员工关怀备至,公司整体氛围温馨和谐,团队凝聚力强。自己在这样的团队中备受鼓舞,通过一个个项目不断锻炼,积累经验,提高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到现在得到了极大的成长。金磊和马亮与大家这样分享到,2020年上半年,公司陆续接到新区管委会及业主单位的紧急任务,将兰州新区后备医院升级改造作为伊朗回国的中国公民集中留观点,以及将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商业综合配套一期项目1#快捷酒店装修作为临时防疫隔离点暨集中留观区,面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双重压力,看到公司领导以实际行动率先垂范,身体力行,自己更不能退缩,在那样特殊的时期,那样特殊的地点,冒着被感染的风险,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加班加点,不怕困难,奋力向前,最终圆满完成艰巨任务,他们表示这样的经历是深刻的,也为自己今后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文亚智这样说到,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就是协调组织工作,一个项目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就是如何做好项目各专业单位之间的交叉配合与协调。在EPC+F管理模式下,自己作为指挥部负责人,在内部协调问题上,不同于外部必须严格对待,首先要完善制度,建立内部协调制度,落实问题责任制度,建立由指挥部到各专业单位逐级的责任制,虽然项目设立了指挥部,成员有分工,但涉及到项目整体或关键的问题必须要亲力亲为。一个项目标准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企业在一个地区的品牌宣传效应,而项目指挥部的临设又是最能体现项目建设标准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由于自己负责的项目地处住宅及商业区,四面环路,如何将项目临设做到既节约成本又能保证标准化要求且不影响施工,成为摆在他面前一个难题。项目临设施工前,他仔细研究总平面图中建筑红线内外区域关系,利用项目东南角一块红线外市政用地作为临设场区,对办公区、生活区、停车场、临时道路、安全体验区、质量样板区及项目整体介绍展图位置等进行了详细的前期规划,根据不同施工阶段规划不同的施工路线,有效的避免了临时道路对现场施工的影响。
接着部分部门负责人分享了自己刚来公司状态和工作中的故事,座谈会在这样轻松愉悦的状态下进行着,一个个生动典型的案例故事展示了职工与公司的点滴,他们出神入彩的讲解,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
在座谈会最后,新区公司总经理殷翔同志为大家上了一堂题为“忆苦思甜,汲取奋进力量,明确前进方向”的党课,他讲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仅有53名党员,现在已经发展为具有8500万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百年党史里,既有我们“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更有我们“走向何方”的精神路标。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同时也是新区公司成立10周年。回想十年前,作为2011年最早扎根新区的建设者,接收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综合服务中心工程项目建设,作为新区的标志性建筑,以及当时的管委会办公大楼,这是个急难险重、不折不扣的政治任务。10年前的新区,没水没电没路没车,基本上是在一片荒地上硬生生的挖方盖楼,现场施工黄土飞扬,每天都像是在刮沙尘暴,交流基本靠吼。10年过去,公司员工的工作、生活条件都有所改善,但每个人身上的担子却原来越重,很多时候,他都会回忆10年前的艰苦条件,回忆这10年来的奋斗历程,不断从挑战和困难中汲取前进的动力,从奋进的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寻求未来发展的方向。
他讲到,在新区公司的发展史上,10年是一个里程碑。新区公司是一个年轻而充满朝气的公司,职工平均年龄33岁,有78%以上都是80、90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公司的未来和希望则毫无疑问寄托在青年干部身上。他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一是要树立远大理想,把为理想而奋斗作为自身青春的底色,书写出多彩的青春年华,让青春之歌更加嘹亮。二是要勇于担当,树立“敢为”意识,在关键时刻和危急关头豁得出去、顶得上去、经得住考验。三是要练就过硬本领。千锤百炼才能造就英才,珍惜韶华方能不负青春。青年时代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青年时代打下的学习基础可以让人受益终身。四是要锤炼品德修为。正确处理大我与小我、集体与个人、公益与私利的关系,保证每一项任务都精益求精、干得精彩。
最后他指出,今天我们站在历史的新起点,须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在中华民族复兴的接力跑中跑出好成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和力量。
(通讯员:苗国庆)